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电商市场,却也是最难攻克的跨境堡垒。在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中,日本站中国卖家占比突破40%,但真正实现品牌溢价的不足3%。
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单纯铺货已难以满足需求,品牌本土化和建设变得至关重要,需要深入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者行为,以建立长期信任,日本市场正从铺货红利期转向品牌决胜期。
最近,接触了好多刚入局日本电商的卖家,谈起入场缘由、产品布局、运营打法和市场战略,我发现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大部分人对于日本市场的认知是粗浅的。只是认为美国很卷,中国很卷,日本可能没那么卷,所以想来做。而且,大致的市场情况也了解,知道日本市场要长期经营,知道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知道不大可能一下子暴富。
——点评:这个认知是对的,但也只是对了百分之六七十,大部分卖家对于这个市场的难度和长期性还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我觉得,对于一个新市场,All in or Nothing,如果没有All in的决心,不如连开始都不要开始,都是浪费时间浪费钱。投石问路,是一种策略,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心态。
2、对于品类,大部分新卖家研究的不够透,“蜻蜓点水”,基于自己的优势供应链或者只能锁定一个中大型品类,无法聚焦到明确的单一产品。比如,你跟我说要做宠物用品,这就有点宽泛。如果你跟我说是猫爬架,我就能完全Get到。——点评:刚入局的卖家,一定要做充分的市场研究,细化到具体产品之后再做深入的横向的全面分析,甚至能根据竞争策略定出具体价格,倒推出成本利润模型,最终就有较大的把握可以跑出来。
3、因为对市场情况没那么了解,对竞品和利润模型不熟悉,多多少少不够自信。所以很多卖家第一步的选择都是先铺货,测款,上几十个SKU看哪个能跑出来,再聚焦到单品打爆。也就是精铺到精品的螺旋式上升打法。
——点评:这个逻辑当然没有错。但是比较适合有钱、有闲、有人的卖家。都2025年了,你还在精铺测款,落后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当下的市场竞争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定品类之后猛力干就完事儿了。测款尝试的大部分结局就是“哪个品都没做好”,“怎么做都不合适”,最终不了了之。
4、电商的常规打法,或者卖货的常规思路,都是“看似正确,实则粗犷且容易亏钱”。举个例子,我有品,我还有一点小钱,所以我先招几个人,做个日亚,备点货过去卖卖看。类似这样的说法,我都已经耳朵听出茧来了——越是正常的打法,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越是毫无胜算。
——点评:我们得明白日本市场的商业竞争残酷性,用户心智非常成熟,新兴的电商渠道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卖家,你能做的品,别人也能做。未来的竞争策略一定是“长板优势”,你得有足够牛的点,才有机会跑出来。比如,价格低的离谱、团队强的可怕、钱多的要死、产品功能牛的不得了,什么都是马马虎虎,结果一定也是马马虎虎。
和全球其他任何市场都不同,日本人均GDP高达3.4万美元,但是百元经济依然热销。日本消费者高度依赖线上购物,但是线下实体店依然火爆。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敏感: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显示,72%消费者愿为"安心品质"支付30%以上溢价。他们愿意为高质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对产品的工艺、材质、耐用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标准。比如在电子产品领域,产品不仅要性能卓越,外观的精细度和质感也备受关注。
品牌忠诚度高:一旦日本消费者认可了某个品牌,他们就会成为忠实的回头客。这源于日本消费者对品牌所代表的品质和服务的信赖。以优衣库为例,许多消费者因为其简约舒适的服装风格、稳定的质量以及良好的店铺服务,长期只选择优衣库的服装。
独特的文化习惯:日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这在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节日期间,特定的礼品和装饰品会迎来销售高峰。而且在产品的审美上,更倾向于简洁、自然、精致的风格。
版权所有 转载必究 Copyright Copyright © 2012-2025 Consultancy Services Co.,Ltd